欢迎访问熊猫体育(china)官方网站机械有限公司网站!
热线电话:400-123-4567
热门关键词: 仪表管件| 仪表阀门| 管路配件|

亚运新闻图片动态化呈现!“有声照·相·馆”探索1+1+1=N的影像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4-08-29 08:03:59      发布人:小编  浏览量:

  熊猫体育网站杭州第19届亚运会顺利落幕,这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媒体传播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机会。期间,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推出了《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栏目,以六期短视频的形式,用记者拍摄的图片讲故事,感受亚运Plog(网络流行语,以Vlog派生出的词汇,是以图片以及照片的形式记录日常),为亚运留影、存档,形成有声摄影画刊的多维视觉感受。

  大型国际赛事,央视历来是中国境内唯一持权转播商,杭州亚运会也是如此。因此作为视频影像部门,赛场视频不能发,成为报道途径的“痛点”。此时,图片报道成为可以自由、大力发挥的阵地。如何利用融媒体技术和传播,将部门摄影记者的图片二次创作,做好图片活化,创新报道形态,是我们亟须突破的课题。图片与视频不同,图片是以凝固空间来讲故事,视频是用流动时间来讲故事,图片动态化,一是规避亚运会持权转播商对视频版权的限制,二是用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形态,试图打破某种坚壁和樊篱,创造一种新的视觉体制和样式,虽然还不十分成熟,但所有的尝试都是对可能的探索。新闻摄影内容和形式有所创新,才能让大众产生兴趣。因此,团队从一些商业广告和跨媒体摄影展中得到启发,提出二维平面图片的伪3D视觉效果打造,让新闻图片动态化,让精彩瞬间动起来,营造视觉奇观。

  有了创意概念和视觉表达的谋划,需要实践检验新报道形态的可行性和受众接受度。9月8日上午,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西湖景区涌金公园广场举行。视频影像部出动近10位记者前往现场,用照片记录西子湖畔的亚运火炬传递,在诗画江南中捕捉亚运精彩瞬间。记者配合后方编辑完成图文滚动直播,编导后期同步制作了第一期视频《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火炬手的高光时刻 在西湖边被点亮》。

  首先编导及时搜集和整理了具有氛围感的全景照片,用于视频开头,交代现场环境。之后挑选四位火炬手首棒罗雪娟、张勇、麦家和第106棒杨倩的中景照片,能清晰看到人物形象和火炬造型。照片选定后,快速将现场采访的语音和照片按叙事结构进行初步剪辑,后期将平面照片进行专业处理、特效制作、合片、加上栏目包装。前后方协同配合,当天在潮新闻平台进行发布,网友评论:会动的照片,沉浸式体验感,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此后,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极具东方韵味又不失现代科技感的开幕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视频影像部提前谋划布局,拉微信群进行头脑风暴,前方记者在现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并与一些开幕式的参与者对话,后方编导从前方记者拍摄并采访到的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陆川,中国代表团引导员宋青华等人物的视角出发编辑创作,讲述参与开幕式的感受。本期视频节目《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我的杭州亚运开幕式》为展现开幕式恢宏大气的场景,选用了大量记者拍摄的多视角全景式照片,让不能到现场观看开幕式的网友也能看到电视直播画面以外的精彩瞬间。

  《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栏目的宗旨,就如栏目名称一样,照:立此存照,为时代造像;相:人生百态,阅赛事世相;馆:馆藏遗珍,建亚运档案。

  文字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图片可以给人情感沉淀、发酵的时间,声音可以渲染情绪和推进叙事。将这些元素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机械的1+1+1=3,而是寻求1+1+1=N的影像视听表达的无限可能性。

  “有声照·相·馆”里除了有全景、中景,也有特写。在本届亚运会报道过程中,团队策划用镜头聚焦运动员的手,《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看看运动员的手里有什么?》通过不同运动员的手展现了赛场上的活力、拼搏、友爱等,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除了手部特写,还有更细微的特写——汗水。中国队汗水挥洒赛场,换来了201块金牌,共383枚奖牌。杭州亚运会闭幕当天,《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今日流下的汗水 会成为明日的光辉》策划发布,留住亚运瞬间。这两个选题都是策划先行,杭州亚运会比赛首日起,便向记者发起征集,贯穿赛事进行时。这样命题的征集,也是一种赛事照片的梳理,在海量作品中,以策划主题编码,将特写影像档案整理。二次创作后,让记者原创新闻图片获得“新生”,在新媒体平台被广泛转发,并被央媒转载。

  除了赛场内的亚运故事,视频影像部也关注赛场外的热点。《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我在阳台看亚运 带你看看无敌“赛景房”》这期视频,编辑历时一周进行拍摄,突破重重困难联系、挑选“观赛房”,前往多户杭州家庭进行拍摄,最终选择其中三户人家,用会动的图片故事带大家感受传说中的“VVIP包厢”。本期视频相较于其他几期节目的“看图说话”,更具故事性。照片中,有的市民约上三五好友,在餐厅边吃边看比赛;有的在阳台沙发上坐等进球;有的在卧室侧躺着俯视赛场全局……同一场景,不同景别的图片,灵活的拍摄角度,使照片更有代入感,展现出亚运Plog的节奏和调性,为亚运影像档案注入更多生活气息。普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通过一张张幸福的面孔,一段段自豪的话语传达,吸引更多用户浏览,看见融入新时代的杭州市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结合杭州亚运会进程,有效应用新媒体技术,不断丰富新闻摄影内容与形式,以提升新闻在社会层面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我们创新报道形态的目的。栏目六期系列策划发布后,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和微博等多家媒体和平台转发,全网播放量1000多万,促进了新闻摄影的广泛传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摄影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创新新闻摄影展示方式和传播形态,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能有效增强前方记者获得感。记者看到第一期节目《亚运音诗画 有声照·相·馆火炬手的高光时刻 在西湖边被点亮》稿件发布后,发自内心地说:“看了三遍,热泪盈眶,情感细腻,笔触温润。后方能干出这个,前方干活也有劲儿。”

  原本图片主要用于报纸版面刊登,与用户的交流是断层的,但照片动态化处理,并以视频产品的形态发布和推广后,方便转发和传播,让更多照片被看见。用户从新闻内容中感受到影像的力量,凝固的“决定性瞬间”动起来,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固定感受,“有声照·相·馆”定格了一个个燃情瞬间,网友留言:看见会动的照片,有创意!留下杭州亚运会的珍贵记录。

  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创作和传播,需要记者和编辑共同努力,转变工作观念,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将更多更新的技术方式和思维创意,带入日常采编工作中,深耕新闻报道中影像的“雕刻时光”。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跑采访写评论当编剧,这位杭州日报记者勇做融媒时代的“多面手”

  一个普通编辑的华丽转身!《新闻姐》如何蜕变成全网粉丝近3000万的“主流大V”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从教师到记者,从县台、市台到省台,10年来,她先后获得浙江新闻奖一、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