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重点发展数字化工业软件技术及产品,形成具有多行业特点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赋能用户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工业企业高效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
流程工业是制造业的中流砥柱,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流程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国内流程工业平均工艺水平仍相对落后,亟需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培育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流程工业自动化市场在化工、石化行业自动化需求高速增长的拉动下实现了5.8%的同比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且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以及工业技术升级、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智能制造已成为产业升级主旋律,工业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增强。
智能制造是近年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提出的概念,旨在生产制造过程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但对比国际先进企业,我国流程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发展水平依然偏低,国内智能制造供给能力还不能高效匹配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企业需求,整体行业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板块涵盖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和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等产品。近年来,自动化控制系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等产业政策的陆续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为行业内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升级以及国家法规政策的推动,自动化控制系统产品有望进一步普及并逐步开始向高端、大型、联合控制和注重后续维护的方向发展。根据中国工控网和睿工业统计,2021年中国工业控制系统(包括DCS、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产品)市场规模为293.7亿元,主要应用行业有化工、电力、石化、市政、冶金、油气、食品、制药、建材、造纸等。
2021年DCS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11.2亿元,同比增长24.6%,2022年上半年,DCS产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睿工业预计,2022年至2027年DCS市场仍会保持稳定增长,平均年增长率将维持在5-6%,随着VR、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逐步从一线城市过渡到二三四线城市,DCS与高新技术的对接将助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SIS产品市场规模24.5亿元,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小幅下滑2.0%,中国工控网预测未来几年中国SIS市场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7.1%,环保、安全、化工园区升级等政策的不断加深和“十四五”相关规划项目的落地实施将带来更多市场机会,预期化工、石化行业将是SIS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
公司工业软件板块涵盖数字孪生、生产管控、基础软件、安全环保、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能源双碳管理七大类工业软件,主要应用于炼油石化、化工、医药、电力、食品、冶金和建材等领域。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46,266亿元,同比增长10.9%,利润总额4,891亿元,同比增长7.3%,行业运行态势持续向好,利润总额增势明显。随着“十四五”期间国内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并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根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为1,053亿元,同比增长11.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起步较晚,与先发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各类供应商凭借自身行业积累,在细分领域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但整体发展水平仍不系统、不全面,集中度相对较低。“十四五”计划提出重点突破工业软件短板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8%、80%和85%,工业APP突破100万个。工业软件国产化替代趋势刻不容缓,未来预计将应用于更多的细分场景。
工业4.0是由软件驱动的工业革命,在制造业迈向工业4.0的进程中,以工业软件为主角的信息技术将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同时实现软件国产化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诉求。因此从行业发展及用户需求等方面综合来看,智能制造的深入落地、流程工业的持续转型将驱动国内工业软件市场保持上行态势。据亿欧智库测算,2025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07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近14%。石化、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用户基于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生产系统智能化水平的需求,对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等工业软件的投资积极性快速提升;“十四五”期间,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作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实施绿色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将保持接近13%的年均复合增速。
公司仪器仪表板块涵盖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流量计、物位计、分析仪、安全栅、隔离器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精细化工、煤化工、医药、冶金、电力等行业。
仪器仪表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和实现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的重要设备。一直以来,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仪器仪表行业集中度较低,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高端用户市场被国外大型企业主导,但近年来国产仪器仪表技术进步较快,国内领先企业已开始自主研发并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并在化工、石化、电力、冶金等行业逐步取代外资品牌,行业国产替代正迎来历史契机。
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1年中国流程工业主流仪器仪表(包括调节阀、压力变送器、流量计、物液位仪表、在线水质分析仪表、在线气体分析仪表等)市场规模达436亿元,同比增长16.6%,主流下游应用行业为化工、石化、电力、油气、冶金、食品饮料、造纸、市政、制药、建材等;其中,调节阀市场规模为182.0亿元,同比增长13.8%;压力变送器市场规模为50.0亿元,同比增长20.2%。在线分析仪表(包括在线水质分析仪表和在线气体分析仪表)市场规模为76.4亿元,同比增长15.6%,均维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
公司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深耕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布局和发展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仪器仪表等产品及线)结合的服务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3.0+4.0”产品及解决方案。
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是公司结合客户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全新提出的流程工业装置高度自主运行的新一代系统架构,超越了传统的集散控制系统能力,实现生产运行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同时以开放性的架构,更加便捷有效地集成了制造商、用户等的海量行业知识及经验,实现流程工业从传统的自动化向智能自主化运行的重大创新和升级。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金、建材等流程工业领域。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即集散控制系统,由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模块、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组成,用于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控制和监视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DCS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核电、制药、冶金、建材等流程工业领域。
SIS(Safety Instrumented System)即安全仪表系统,由传感器、逻辑控制器以及最终执行单元组成,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安全回路功能,达到工艺装置要求的安全完整性等级(SIL)。SIS是保障工厂安全运行的核心装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供对设备、人身、环境的安全保护,避免恶性事故发生。SIS主要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油气、冶金等多个工业领域。
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是基于通用通信协议(UCP)网络进行构架,使得产品适应现场分散的使用场合,满足连续或半连续工业过程,以及大型基础设施场所的控制需求。其集成多种控制功能、可视化、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各类应用程序提供完全集成化解决方案。其丰富的行业功能库和开放的组态方式能广泛应用于油气长输管道、轨道交通BAS、隧道环控、水利监控、综合管廊、污水处理、供水净水及其他市政工程等领域。
实时数据库类软件包括实时数据库软件、过程监控软件和生产过程建模软件。实时数据库软件是连接底层生产网络和上层管理信息网络的桥梁,通过高效采集和存储,为企业实现先进控制、流程模拟、生产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等提供底层数据基础;过程监控软件针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管控,通过监控图,实时展示生产数据、工艺流程、异常报警等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管控;生产过程建模软件基于生产工艺、库存模型,建立企业产耗平衡核算体系,定时输出消耗、在制品、产量等关键指标。实时数据库类软件在企业信息集成中起到了特殊和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炼油、化工、医药、电力、食品、冶金和建材等行业。
数字孪生类软件是为提升流程工业设计、建造、运营、运维水平而开发的一类软件的总称。通过集成工厂数字化、三维建模技术、AR/VR技术实现物理孪生,构建实体装置与设备映射,支撑工程设计、建造与运维。通过动态模拟、物联网实现工艺过程孪生,模拟工艺物流和设备的运行状态,支撑生产交互活动、培训仿真、预测分析、诊断决策。通过物理孪生、工艺孪生的相互融合,推动流程工业转型升降,助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促进生产力跃升。主要应用于炼油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电力、制药、造纸、建材等流程行业。
生产管理类软件涉及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能源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全业务流程。帮助企业打通业务、信息、数据间的纵向关系,通过对工厂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管控,协助生产管理者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实现对企业的“人、机、料、法、环、测”全方位管理,满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安全、提质、降本、增效的需求。主要应用于炼油石化、精细化工、医药、造纸、化纤、食品饮料、锂电、电缆、防水材料等行业。
过程优化类软件是支撑流程工业生产过程中自控回路健康管理与优化、装置平稳控制与优化、企业生产运行优化等各类工业软件的总称。它包括自控回路优化、先进控制、实时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优化、能源优化、工业大数据应用等软件产品,能够保证生产过程长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在当今市场竞争加剧,原料供应、产品结构、生产工序日趋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获取最佳生产效益,是流程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软件。主要应用于炼油、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流程行业。
生产安全类软件是生产安全管控、危险源监控、环保监控、高级报警管理、操作导航、事故分析等安全类软件系统的总称。它是以控制系统(DCS/SIS/CCS/PLC/SCADA等)为管控核心,针对企业的工艺风险、设备风险、事故风险、人员风险、环境风险,形成从控制系统到上层生产安全管理系统管控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从根本上消除生产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生产目标,主要应用于炼油、化工、医药、电力、食品、冶金和建材等行业。
资产管理类软件是资产日常维护、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故障诊断、仪控健康管理等软件系统的总称,包括设备资产管理、智能设备管理、智能仪控管理、机械监测系统等软件系统。设备资产管理以资产管理、维护管理和运行管理为核心,实现精准维护,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通过设备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关键核心设备的使用寿命,使用OEE分析指导生产改善,真正提高设备利用率。智能仪控管理通过仪控设备数据、管理数据和运营数据有效融合,为用户提供报警提醒、在线故障诊断以及组态调校等功能。主要应用于炼油、化工、医药、电力、食品、冶金、锂电和建材等多个行业。
供应链管理类软件包括了装卸终端智能化、油品移动及油品调合系统、罐区物料收付管理、园区及停车场管理、厂区物流管理、仓库管理等软件系统。系统涵盖了自原料上岸至产品出厂之间全部物料装卸、存储、调合及转移过程的业务管理与控制优化,建立了订单、计划、现场资源状态的智能化统筹系统,解决了订单、计划、车船进出作业协同、计量统计等各种问题,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减少管理及操作人员,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主要应用于炼化行业、港储码头罐区、储备库、化工罐区的油品物料移动作业及管理等各种领域。
公司仪器仪表产品涵盖自动化仪表产品线(含现场仪表如压力变送器、电磁流量计、雷达物位计、温度变送器等、智能仪表如智能校验仪、无纸记录仪/控制器、安全栅/隔离器/电涌保护器等)、控制阀产品线(含调节阀、控制球阀、控制蝶阀、偏心旋转阀、釜底阀等)、智能柜产品线(含控制柜、电气柜、MCC智能柜)、分析仪产品线。代表产品包括CXT系列智能压力变送器、LN8/LM8系列调节阀等。
其中CXT系列智能压力变送器是将压力/差压信号转换为标准电信号,采用单晶硅复合式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并已获得NEPSI、ATEX、CE、SIL等各项认证,支持FF、PROFIBUS-PA、HART等现场总线通讯协议以及无线HART通讯协议。该产品广泛适用于石油、电力、化工、冶金、制药、轻工等行业中的压力、流量和液位测量等众多场合,是工业现场感知及物联网代表产品。
LN8/LM8系列调节阀严格按照IEC标准研制,是具有自主创新理念的全新功能模块化直行程调节阀。LN8/LM8系列调节阀的创新设计,将阀内件分为导向、调节、密封三个功能模块,根据每个功能模块的特性要求设计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协同实现产品在动作、调节、密封等方面的高可靠性。同口径单座阀与套筒阀零部件互换性好,该产品性能可靠,资质全面,产品大量应用于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医药、冶金等行业主装置,是控制系统的关键执行单元。
运维服务是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运用AI、VR等算法和工具,为工业企业在装置投运后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精准管理、工艺参数模型持续优化和迭代、问题故障高效排除等功能,并基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实现效率最高、成本最优、安全可靠的供需匹配和分级维诊。运维服务业务范围涵盖生产设备、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及阀门等相关产品的备品备件供应、维保、检维修、评估分析与诊断、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专业运维服务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自然衍生和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及阀门等相关产品均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工业企业应用后,持续的专业运维服务是客户生产过程中常态化的必然需求。
公司具有稳定的经营模式,通过计划调度部门、采购部门和仓储部门协调采购活动;主要采用自主生产的模式,根据生产计划以及交货时间组织项目生产,结合项目现场技术服务完成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和投运。公司积极推进采购业务数字化,建立供应商关系管理平台SRM,依托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采供双方高效协同能力,规范采购全过程及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业务流程标准化,促进业务管理专业化、高效化。
销售模式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面向流程工业客户销售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通过构建“区域+行业+产品”的组织架构,积极开创“智能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与5S店管家式服务及PLANTMATE工业一站式在线S线下门店将公司销售端前移,扩大工业客户服务半径,贴近客户需求,实时掌握客户需求动态分析;PLANTMATE工业一站式在线服务平台集线上商城、工业SaaS、需求派单、联储联备、知识培训为一体,是面向工业解决方案全生命周期管理的5S一站式工业服务平台。公司通过PLANTMATE线S线下门店,降低客户库存成本及资产折损率,实现服务全程可视化,集中营销资源,精准深度挖掘用户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需求,扩大销售辐射半径,持续发力中高端市场,实现多个大客户战略合作及大项目网格化全覆盖管理,同时根据下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满足了国内外重点区域市场布局、重要客户深入服务及开拓新兴市场的需求。
根据睿工业统计,2021年度,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3.8%,较202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5.3个百分点,连续十一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其中公司在化工领域的DCS市场占有率达到51.1%,石化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1.6%,建材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9.0%,三大行业均排名第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可用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5.7%,较2020年市场占有率提升3.3个百分点,排名第二,其中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2022年上半年,公司签订了山东裕龙石化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石化巴陵石化6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中石化扬子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国家管网集团广东省管网公司SCADA控制系统项目、甘肃西部鑫宇化学15000吨/年农药项目、大唐乌沙山火电机组DCS国产化与智能平台项目、浙江普洛家园药业高端药物研发设计制造服务(CDMO)平台建设项目、宁夏润阳硅材料5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华友钴业603799)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广西巴莫科技5万吨/年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和10万吨/年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浙江时代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项目等以石化、制药、新能源行业为主的重大项目合同,既有公司史上框架合同金额最大的裕龙炼化一体化项目加速落地执行,还有全国产化智能平台首次在大型火电机组660MW的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也包括与中石化、国家管网等高端新老客户在大型项目上持续开展双赢合作。裕龙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公司目前承接的最大规模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是公司第一个全厂性SIS应用案例,对公司DCS和SIS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尤其对SIS的全面超越、替代进口产品具有里程碑意义。公司通过与宁德时代300750)、华友钴业等客户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影响力。
同时,公司顺利完成九江石化89万吨/年PX装置、中国化学601117)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30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广西华谊能化工业气体岛与合成气综合利用工程、华能集团全球首个60MW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江西信丰电厂660MW国产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一批重要项目验收投运,充分展示了公司在各个行业实施高端项目的强大工程及服务能力。
公司已连续多年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示范企业名录,先后承担了大宗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石化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百万吨级烯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高端炼化一体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等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1年度公司多款核心工业软件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于前列。其中,公司先进控制和过程优化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28.6%,排名第一;数字孪生软件(OTS)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11.1%,整体排名第二,化工行业排名第一;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国内全行业市场占有率7.4%,整体排名第二,位居自主品牌第一;公司工业信息安全产品市场占有率4.6%,排名位列前四。
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智能工厂、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智能工厂项目、广西华谊新材料75万吨丙烯一体化数字工厂、万华化学600309)生产运行系统平台、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化工新材料180万吨/年乙二醇智能工厂、陕西榆能化学材料智能工厂、协鑫工业硅炉生产管控一体化智能工厂、新疆众合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内蒙古久泰新材料乙二醇智慧一体化平台等代表性智能制造项目,公司专业的工业软件研发及应用水平获得更多流程行业头部企业的信赖,为公司进一步助力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转型、绿色低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发展基础。
同时,公司积极进取,加快实施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智能工厂、四川天味食品603317)智慧工厂等重要项目,倾力打造多个行业示范型智能工厂;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承建并联合地方国资的化工产业大脑运营主体注册成立;公司与上海华谊、宁波力勤、中煤信息、恒力石化600346)、传化化学、桐昆集团、湖北三宁、Wood中国、菲尼克斯、罗克韦尔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并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借助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市场覆盖率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国内方面,通过建立覆盖全国六大区的总店及150家地方区域5S店,公司实现了以更加灵活高效的资源调配与协作机制,为客户提供更为及时、更加贴近需求的可持续服务;此外,公司建立了销售与服务的创新模式,在全国主要工业园区内设置5S自动化管家店(Sales产品销售、Spareparts备品备件、Service服务、Specialists专家、Solutions解决方案),建设PlantMate工业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了公司业务获取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国外方面,公司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印度等海外地区设立分公司、办事处等常驻机构,并通过引进外籍人才等方式深入建设海外本地化运营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已应用至50多个国家,并成功与沙特阿美、BASF、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未来,公司将继续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加快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并从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积极探索,帮助工业企业用户实现从工业3.0到工业4.0的转变,赋能用户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质量、降本增效、绿色环保”的目标,成为业界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客户与社会创造价值。
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长期专注于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重点发展数字化工业软件技术及产品,形成具有多行业特点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软件技术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开发能力,并形成了控制系统、工业软件、自动化仪表三大技术平台,以及包括控制系统热冗余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高可用性控制网络及现场总线实时通信技术、大规模分布式实时控制与系统设计技术、基于数字逻辑可编程系统的功能安全技术、工业实时数据库与监控软件技术、流程工业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技术、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生产管控一体化技术、自控仪表高精度信号处理及本质安全技术等八大类核心技术,构建了集散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网络化混合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自动化仪表等五大核心产品线,使公司持续保持突出的技术优势,在市场需求变化及技术迭代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针对流程工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普遍面临的更低成本、更快数据传输、更短实施周期、更全面感知与分析的诉求与挑战。公司融合了通用I/O、数字I/O、有线APL、无线G等领先的工业通信技术,研制了有线/无线融合的新型工业网络技术体系和工业无线软硬件产品、高性能双线供电型以太网APL系列产品,以及一体化的控制、组态、监控、设备管理和诊断维护软件,具有分布式部署、高可靠、强扩展、易维护和一体化等多种优势。实现更加高速、更加安全可靠、支持Trunk/Spur通讯供电一体的的工业网络,解决了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通讯难题,以全数字化的通讯、更高的带宽和无损耗的数据传输,帮助客户高速、便捷地获取了现场分散、无序、海量的仪控设备生产信息。提供了更加灵活、简单、快速的项目工程执行和调试方法,实现自动化硬件和软件工程的解耦,减少项目线缆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使装置快速投产,为客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公司突破了高效大规模联立方程求解算法、复杂设备机理建模、机理模型+虚拟控制和自动模型辨识修正等重大技术,开发面向优化、工艺分析和培训的模型库,形成了模型驱动的数字孪生平台,同时融合3D、AR、VR等沉浸式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覆盖了生产企业物理孪生、工艺过程孪生和效益孪生等工厂全方位应用,推动流程工业转型升级,助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冶金、电力、制药、造纸、建材等流程行业。
流程工业中石化、化工等复杂装置具有工况多变、过程时变、大滞后、原料来源广、产品种类多等典型特征。该类装置生产过程需要频繁的人工操作,具有工况苛刻、关键信息不可测、装置平稳性差、自控率低、能耗物耗高、产品收率及合格率低等众多难点。针对该类难题,公司开发的控制回路诊断与优化技术,实现回路运行信息监控与性能评估、控制参数及策略优化,保障控制回路平稳高效运行,多变量协调优化技术基于复杂工业过程模型,通过多变量模型辨识、预测和多层次协调优化以及动态矩阵控制实现最优稳态目标。装置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从复杂工业过程的“三传一反”第一性原理出发,开发机理模型与先进控制技术相结合,实现装置的自主运行优化。针对过程机理不明确、短期内机理建模困难的复杂过程,将大数据技术、模式识别、模型自学习、模型预测控制、专家规则库等技术深度融合,建立了自适应的多变量工况识别模型;基于深度学习建立预测模型、基于强化学习建立具有自学习能力的智能控制模型,实现了模型在线自适应调整和分阶段控制策略自动优化,最终实现了“自适应、自决策、自执行”的完全智能化闭环控制。该类技术目前已在大型复杂石化装置、有机硅生产线、多晶硅生产线、水泥生产线等复杂流程工业化工装置中成功示范应用,显著提升了装置运行的平稳性、产品选择性,大幅降低了装置物耗能耗、三废排放,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停车频次、人工干预频次,保障了各类复杂化工装置的稳定、高产、最优运行。
自主运行类技术主要是基于在流程工业过程控制和优化的经验积累,融合智能算法、专家经验和工艺机理知识,将自主研发的回路自整定、预测控制、操作导航和报警治理等关键技术内置在i-OMC系统中,并基于i-OMC系统海量运行数据的AI智能分析,增强操作控制的自组织,控制优化的自学习和报警的自适应能力,保障软件自身全生命周期的性能水平。
基于特征学习及迭代优化的PID回路全周期自整定技术,通过演进迭代策略实现回路参数的自渐进优化,提升了生产过程的自控投运率,保证了全流程高效稳定生产。
基于自学习自验证的预测控制技术,突破了复杂工况多变的情况下,基于动态模拟仿真优化模型预测控制器参数,并实时更新的技术难题,同时以云边端协同的控制优化技术,突破了融合驱动优化控制的可靠性、实时性、跨装置等技术瓶颈,保证过程控制和优化的计算效率,实现多装置控制优化的有效协同。
基于工艺操作机理的操作导航技术,通过程序化操作,固化操作经验,规范生产流程,并改进内外操交互方式;结合工艺设备自动化提升,实现一键启停和无纸化记录的目标;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实现操作一致性,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基于大数据和全工况自适应的报警治理技术,通过20余种统计分析算法,可以快速识别并消除无效报警;根据工况模型,实现多工况下报警阈值的动态设置,有效规避滋扰报警产生;结合工艺对报警进行合理化分析形成在线专家知识库,指导操作工响应报警,避免忽略那些高优先级的报警;通过报警变更管理,以及按装置、岗位、班组等统计报警发生和确认情况,对系统进行报警性能监控;通过报警治理,不仅是帮助企业减少报警数量,更是强化操作员的报警意识,实现有警必报、多警必纠、有警必应。
自主运行类技术是2022年公司全新的技术突破,实现在生产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操作去技能化,高效便捷地实现工业装置一键开停车、自动升降负荷、回路健康管理与优化、工艺指标平稳卡边优化控制、异常工况处理、消除无效和滋扰报警,全面提升装置全周期全工况的自控率、平稳率和安全性,有效降低装置操作频次,实现装置生产全过程的自主协同运行,达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操作,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能耗与物耗。
预测性维护类技术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算法、可靠性工程和模型、模拟仿真优化算法等手段,引用了ISO14224国际标准,实现对设备风险与绩效进行预知、预防的智慧检修,提前消除设备故障风险。该技术采用威布尔分布作为核心算法,充分融合了人工经验及大数据分析,通过深度学习设备运行工况数据,为设备故障规律提供了一个度量标尺,为预测性维护提供长期指导性意见,对标异常参数提前预警,获取充足的故障应对时间,减少故障停机和停机损失,保障企业生产运行安全可靠稳定。
预测性维护分析系统(RCM)以预测性维护类技术为核心,在设备故障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套支持设备检维修的预测性维护分析系统。
预测性维护类技术是公司全新的技术突破,预测性维护分析系统(RCM)依托化工行业背景建立起一套故障知识库,实现故障层级标准化,改变了传统的检维修经验积累模式。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威布尔分布算法实现故障周期预测。突破多种算法模型,可针对设备类型自动匹配。故障预测系统与EAM设备管理检维修系统深度结合,实现数据采集-故障预测-策略推送-检修执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预测系统与执行系统分开的模式,减少人力成本消耗,实现检维修管理的闭环。系统能够根据执行结果自动回归更新算法参数,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预测模型,结合现场工况准确预测设备故障,同时参照设备测点温度、压力等监测阈值的实时数据,第一时间预测设备重大隐患,大大降低故障停机的概率。
毫米波雷达具有频带宽、波长短、波束窄、重量轻、分辨力强和穿透性强等特点,以毫米波雷达为机理的工业高精度物位测量是多学科集成的先进技术。通过专业的射频仿真获得最佳天线布局和电磁场、辐射场、天线方向设计方案;经过多学科工程实践,重点突破VCO频率调制、参数自学习、回波降噪与智能跟踪、频谱计算、策略选波、能量校正、智慧物联、制造与装配工艺调校、高精度实验验证等多个关键性技术,实现了毫米波雷达的高精度物位测量,该技术已在公司最新SL900系列雷达物位计产品中应用。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专利456项,其中发明专利301项、实用新型专利132项、外观设计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55项。2022年1-6月,公司新增获得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新增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46项。报告期内获得的知识产权列表
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1.03%,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增加导致工资薪酬增加所致。
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及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阻碍全球贸易和合作,高通胀引致的加息抑制全球需求,形成供需两弱,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大。相比而言,国内制熊猫体育造业企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数字经济迎政策加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公司所处的数字经济行业仍然处于国家重点培育、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即使在宏观经济环境交叉反复、充满挑战的背景下,在公司经营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6,681.4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50%;实现利润总额34,483.1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354.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8.31%;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432.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19%。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7,428.87万元,同比增长31.0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29%。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体系的建设,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入研发人才,截止2022年6月末研发人员为1,905人,占公司总员工的33.66%,人数较2021年底上升10.12%。结合客户对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5T技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产品及技术在不同行业应用领域开发需求,公司积极通过集成产品开发(IPD)变革搭建全新研发体系,将研发团队向市场端、销售端前移,实现客户需求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提高研发与战略、市场的协同性,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打造满足客户需求、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产品和解决方案,增强公司综合研发实力。
公司于2022年7月22日重磅发布新产品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相较于传统集散控制系统,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在运行逻辑、技术架构、功能实现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具有“E网到底、工厂操作系统平台+工业APP、自主运行”等三大显著特点,实现了对国际一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超越。该系统深度融合智能算法、专家经验和工艺机理知识,已经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目前已在部分客户定向应用,未来将全面推广应用,切实响应客户在升级转型时成本更低、数据传输更快、实施周期更短、信息获取更全面、工厂自主运行更智能的诉求与挑战。
报告期内,得益于国内数字产业政策及需求端的双重利好,以及长周期业务引领,国内市场营销表现优异,国内销售收入同比上升45.86%。从产品来看,工业软件实现收入8.10亿元,同比增长159.92%;控制系统实现收入13.92亿元,同比增长11.75%;仪器仪表实现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75.22%;S2B平台业务实现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60.95%。从行业来看,制药食品、冶金、石化行业收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制药食品行业收入增长165.57%,石化行业收入增长53.08%,冶金行业合同额增长222%,主要因新能源需求旺盛,钴、锂、镍相关项目需求上升较快,为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快速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公司5S店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升级、项目交付质量不断优化,客户覆盖率进一步上升,目前覆盖流程工业客户26,100家,较去年年底上升3,100家,带来公司订单增速较快。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获得典型项目:山东裕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万华化学智能工厂项目、中海油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项目、普洛家园高端药物项目、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智能工厂项目、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及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己内酰胺产业链升级转型项目、大唐乌沙山火电机组DCS国产化与智能平台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依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新签订合同额2.2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10%。2022年,公司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拓展,凭借领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及海外市场解决方案技术和产品质量,依托新加坡国际运营中心,以东南亚、中东、非洲为重点区域,销售网络和销售区域进一步拓宽。2022年3月,公司进入全球最大石油生产企业沙特阿美的供应商名录,实现了拓展国际市场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同时,首次中标巴斯夫生产装置信息化系统,公司正在积极与全球行业高端产品及技术供应商进行合作,将持续为全球领域市场和用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
2022年公司管理变革进入深化落地阶段,通过推行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DSTE)、集成财经服务(IFS)、销售/工程服务管理、集成产品开发(IPD)、集成供应链(ISC)变革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统一了公司治理思想,发布新历史发展阶段的愿景、使命、价值观;重塑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敏捷流程型组织形态;达成发展共识,形成未来五年战略规划,专业化业务设计形成2022年经营计划;重构了商业成功导向的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体系;建立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销售管理体系,以项目为基石的交付服务体系;建设了以从线索到回款(LTC)为核心的流程架构,实践“铁三角”式的业务拓展组织阵型;构建国际化供应链体系,提升全球交付能力;构建支撑战略实现的计划、预算、核算体系,建成公司经营完整基线体系。变革思想与业务实践知行合一,经营管理体系更成熟,服务更专业,客户更满意,经营更健康。
2022年下半年,公司还将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进一步发挥公司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的优势,快速开拓老行业新市场、新行业新市场,帮助客户解决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公司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让工业更智能,让生活更轻松”!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持续自主研发能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但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仪器仪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也会随着流程工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而不断更新迭代,为保持公司技术的先进性及产品优势,公司必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以及新产品开发,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准确判断市场对技术和产品的新需求,或者未能及时掌握新的关键技术,将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竞争力下降。
公司研发方向为“面向流程工业的工业3.0+4.0”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软件、硬件开发皆需并行,且具备较高的研发技术难度,环环相扣,公司如果无法及时推出满足客户及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将对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拥有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由于核心技术人员流动、知识产权保护不佳等原因,导致公司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或泄密,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技术优势,对公司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业务持续发展需要一批稳定的研发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等,并需要不断吸引高素质的研发、产品、销售及管理人才。尽管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及外部引进等方式逐步打造了一批精干及稳定的核心人才团队,并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不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塑造企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健全及完善人才管理体系,但仍有可能出现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从而给公司技术研发及业务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在流程工业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市场份额连续多年领先,并且在市场中树立了可靠的品牌形象。但在工业自动化行业中,大型跨国厂商和本土厂商的集中度较大,且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的趋势。公司面临着跨国厂商和本土厂商的双重竞争压力,跨国厂商资金雄厚、综合技术实力强劲,可能会加剧未来的市场竞争,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
公司主营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化工、石化、电力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公司经营业绩与下业整体发展状况、景气程度密切相关。化工、石化、电力等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影响比较大,若下业发展出现剧烈波动或行业政策趋严,将给公司所处行业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未来业绩。现阶段我国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实行双控,一方面可能收紧化工、石化、电力等行业新增项目的审批,另一方面对相关能耗未达标企业实行关停限产等举措,上述因素可能使得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进而导致对工业自动化需求的下滑,从而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
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各省市仍有小范围爆发,相应精准管控措施也动态调整。公司主要客户以流程工业企业为主,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但疫情防控可能会给公司人员流动、工程实施造成不利影响,亦不利于完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现场工程服务工作,进而可能对公司运营造成影响。与此同时,俄乌冲突背景下地缘政治经济风险增大,世界经济面临巨大阻力,全球经济贸易复苏的不确定性加剧,贸易摩擦乃至人为中断频发。鉴于工业自动化产业链涉及到全球分工合作,如果未来全球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可能造成产业链上下游交易成本增加,从而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下,公司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双重因素影响。公司将会依托自身优势,寻找并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和宏观经济影响,积极应对宏观环境风险。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致力于满足流程工业的产业数字化需求,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重点发展数字化工业软件技术及产品,形成具有多行业特点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软件技术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开发能力。
公司始终坚持通过自主创新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研发平台建设,建立了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仪器仪表三大技术平台,在三大技术平台基础上进行5T技术(自动化技术AT、信息化技术IT、工艺技术PT、运营技术OT和设备技术ET)升级研发,以及控制系统热冗余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等八大类核心技术,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浙江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研究院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完善的研发架构为公司研发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功取得了一系列发明专利、技术奖项、产品认证及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2022年公司技术奖项获得情况硕果累累:“功能性聚酯纤维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模式创新”项目获202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城轨智能管控一体化软硬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长输成品油管道关键管控工业控制系统及智能决策平台研发及应用”项目获2022年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拥有1,905名研发人员,研发投入27,428.8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29%。高素质的研发人才队伍、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丰富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计划项目为公司研发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仪器仪表等多产品、多行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巩固了公司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核心产品创新以做“强”为重点。公司牢牢把握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升级核心技术。在产品研发方面,不断扩充智能化仪表、在线分析仪等核心产品链,打造深度融合工厂操作系统、工业AIoT、先进工业网络、智能优化、模型预测等技术优势,兼具E网到底、工厂操作系统平台+工业APP、自主运行三大特点的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致力于实现流程工业从自动化到智能自主化运行的重大创新和升级。智能运行管理与控制系统(i-OMC)融合了通用I/O、数字I/O、有线APL、无线G等数据传输方案,拥有分布式部署、高可靠、强扩展、易维护和一体化等多种优势;以开放的统一工业数字基座,融合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的工业APP,将生产运行经验和知识沉淀,并助力企业数据治理与挖掘,生产流程优化与业务协同;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专家经验和工艺机理知识,实现生产装置一键开停车、自动升降负荷、工艺指标卡边优化、异常工况智能决策等,达成生产全过程自主协同运行,“少人化”乃至“无人化”的目标。为客户创造成本优化、减少人力、安全平稳、经验沉淀、资产增值等方面的价值,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技术的全面升级与推广和行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服务创新以构建生态链为抓手重在做“大”。公司基于平台+工业APP体系,具有丰富完善的全产业链工业APP库,实现数据采集实时化、生产过程透明化、质量管理体系化、设备管理科学化、安全管理数字化、能源管理精细化、决策支持智能化。此外,公司还提供针对炼油石化、煤化工、精细化工、造纸、医药、化纤、水泥、锂电等行业的多个“平台+工业APP”解决方案,为不同行业的用户赋能更多业务、流程、数据价值。公司的“平台+工业APP”应用方案支持公有云、混合云、专属云等多种部署模式,采用工业云、互联网、边缘端服务器、数采终端和移动端的统一架构,以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5G等技术赋能用户建设未来工厂。通过云端部署、SaaS化服务、按需购买、轻量化应用的方式,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门槛,实现“小投入、快实施、大改进”。
5T+数据智能是着眼于流程工业企业竞争力的系统性优化改善提升,以数据智能为基础,融合自动化、信息化、工艺、运营和设备技术的新技术体系,是公司超前部署,抢占制高点,面对市场竞争实施全方位、跨领域降维打击的“核武器”。5T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AT)、信息化技术(IT)、工艺技术(PT)、运营技术(OT)和设备技术(ET),通过交叉融合、集成创新,旨在构建起系统化的工业4.0技术综合能力,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打造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5T技术体系需要携手合作伙伴协同推进,构建创新生态。针对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运维服务全生命周期中的难题和瓶颈,打破技术领域隔阂,强化集成创新,构建颠覆性的技术形态,打造新一代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是5T技术融合的载体,智能化是5T技术融合创新的主攻方向。推进5T+数据智能,在打造各具行业特色的新一代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大数据业务和商业创新,研发数据中台、管理可视化、数字孪生等系列大数据产品及服务,积极参与可信工业数据、数据交换等标准制定,培育大数据自有品牌,构建公司工业大数据核心竞争力。
公司基于完善的产品体系,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凭借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沉淀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并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公司在流程工业领域的领先地位,积累构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已覆盖流程工业领域26,100多家客户,客户覆盖率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公司通过签订战略合作等方式,积极与大客户及行业标杆客户实现强强联合:公司已与中国寰球工程、浙能集团、昆仑数智、中海油炼化、陕鼓集团、沈鼓集团、杭氧集团、中煤集团、上海华谊、宁波力勤、恒力石化、传化化学、荣盛集团、桐昆集团、万华化学、湖北三宁、新特能源、普洛药业000739)、新和成002001)、Wood中国、菲尼克斯、罗克韦尔等国内头部石油化工企业、能源工程企业、医药企业、装备企业、国际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了公司在流程工业头部企业中的影响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与竞争格局,公司敏锐洞察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并不断深耕和扩大高端市场客户数量。以打造“灯塔工厂”为重点,与大客户深化战略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拓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产品配置,引领市场,提高客户渗透率。
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主营的智能制造产品及解决方案受到行业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多款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居于前列。根据睿工业统计,2021年度公司核心产品集散控制系统(DCS)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3.8%,连续十一年蝉联国内DCS市场占有率第一名,并在化工、石化、建材三大行业均排名第一,市占率分别为51.1%、41.6%和29.0%。根据中国工控网统计,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安全仪表系统(SIS)国内市场占有率25.7%,排名第二;其中在化工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工业软件领域,公司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软件(APC)国内市场占有率28.6%,排名第一;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7.4%,排名第二,位居自主品牌第一;操作员培训仿真系统(OTS)国内市场占有率11.1%,排名第二;工业信息安全产品(ICS)国内市场占有率4.6%,排名前四。
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已成功构建起“国内营销体系+国际营销体系”的销售组织架构,其中国内营销体系包含5S店、行业大客户两大体系,5S店实现国内化工园区全覆盖,行业大客户部实现流程行业全行业覆盖。国际营销体系则重点开拓欧亚、中东、非洲地区,成立新加坡国际运营中心,核心产品已应用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公司正逐步构建更为完善的营销运营体系,建立客户分级分类信用管理制度,建立高风险合同的跟踪和异常项目、大额未到款项目管理制度;发布多项销售行为监督报告并跟踪改进,提升销售业务与销售行为合规性;全面实施销售费用激励方案,提升销售费用使用效率;全面管控大项目执行风险,加快销售收入确认过程。
以平台化运营体系建设为目标,持续扩大PlantMate高端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公司依据重点园区名单,持续扩建5S自动化管家店,扩大覆盖面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提供及时响应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基础上,深耕客户,争取新项目,提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线上PlantMate平台建设,强化场景解决方案、联储联备、工业数据挖掘、线上选型工具等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工业大数据、仓储物流两大基础设施。将PlantMate平台建设成为集数据管理、产品推介、客户服务、交易计算、仓储物流、运营管理、资讯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工业品智能服务平台。5S自动化管家店与PlantMate平台将采取高度协同的发展运营模式,构建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2022年,公司现已建成150家5S店,覆盖全国化工园区,5S店规模持续壮大,标准化运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公司已组建国内六大区域,积极推进“进大区、上前线”,做厚客户界面,为实现公司二次创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固态电池产业化信号已至?多家公司透露进展,机构火热关注!千亿工程机械龙头8月出口数据亮了
商务部:对原产于加拿大、日本和印度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求是》杂志发表习重要文章《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商务部:对原产于加拿大、日本和印度的进口卤化丁基橡胶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567
邮箱:lie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