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建设更加坚强有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疫情防控赢得重大战果,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焕发新气象。
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征程上,这份不负时代的吴忠答卷,见证着吴忠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2年以来,吴忠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亿元、600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762.5亿元,比2012年增加450.5亿元,成为宁夏五个地级市第二大经济体。
人均生产总值跃上新台阶。2021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9万元,是2012年的2.29倍。
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13.6:49.2:37.2,农业发展趋于合理,工业经济支撑能力进一步夯实,第三产业带动作用逐渐凸显。
目之所及,绿色吴忠展芳华,创新之城万象新,活力吴忠放光彩,大美吴忠绽新姿,幸福吴忠踏歌行……
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借助紧邻罗山大道的交通优势,发展“民宿旅游+餐饮住宿+果树认养+土特产销售”,60多户民宿旅游示范户各具特色:有的简约现代,有的风格古朴,娱乐设施、家具家电、网络信号一应俱全,每年可接待游客1万人次,户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永新村移民主要来自海原县、西吉县,刚搬来时没产业、没收入。“我搬来已经20多年了,从荒滩变绿洲再到发展乡村旅游,一天一个样。只要踏踏实实干,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村民李文军说。
永新村是宁夏首个“智慧民宿”乡村旅游文化品牌诞生地。前来采访的澳门日报记者王维感叹:“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精神面貌方面,我们都能看到乡村振兴带给他们的美好和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吴忠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高标准脱贫摘帽,2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达100%,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6万户。
贫困患者个人自付费用比例控制在10%以内。累计为因灾因病导致生活陷入困难的28万余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1.9亿元。推动三农领域补短板在农村落地见效,全区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一事”行动现场推进会在吴忠市召开。
37岁的王美丽是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同进村帮扶车间吨袋车间负责人,现在每月可领到4000元工资。帮扶车间已助力同进村村民增收200余万元。在村民杨占有家的温室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每年两茬,收入将近10万元。熊猫体育”杨占有说。同进村是自治区“十二五”期间搬迁来的生态移民新村, 2020年脱贫销号后,当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7.8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0.4元。
全面脱贫后,同进村又建成日光温棚51栋、双层移动冷棚2栋,带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9人,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0.6万元。全村羊饲养量2800多只,牛饲养量50头,还种植了经果林,与毗邻的广武村、三趟墩村5000亩经果林形成规模优势,为打造区域林果品牌夯实坚实基础。
吴忠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持续帮扶、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会融入组合拳,让脱贫成果质量更高、成色更足、效果更好。建立后续帮扶机制,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帮扶向产业振兴转变;强化后续扶持,着力推进移民致富提升。2022年前10个月,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267.41元。
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操作工人集中在控制室,通过信息化系统对生产环节进行操控。“它的生产速度非常快,每小时能灌装48000瓶。”10月6日,工作人员指着安慕希灌装机说。早在2021年12月18日,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工厂年度产量就突破100万吨,综合营收突破100亿元,成为全球首家年度产量及综合营收实现双百突破的单体液态奶生产基地。
在吴忠市,奶产业已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形成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印刷包装、冷链物流等上下游贯通的全产业链,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60亿元。“将奶业振兴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形成直接带动6万人就业,间接带动全产业链40万人就业的规模,为乡村振兴持续加速。”吴忠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说。
如何从“有没有”“大不大”“足不足”转向 “好不好”“优不优”“美不美”?吴忠市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重点产业。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7亿元,总量是2012年的2.4倍,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28.5%。2016年以来,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0.8万吨,实现“十八连丰”。
建成了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利通区五里坡、青铜峡沿山带三大奶牛养殖核心区。2021年末,全市奶牛存栏29.2万头,比2012年增长83.6%;牛奶产量124.1万吨。
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健全。2021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21.8亿元,总量是2012年的2.89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2%,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19.2%。2021年, 5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50.2亿元,占全区开发区总产值的14.5%。
产业不断拓展优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现代纺织等高成长性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国家划分的41个工业行业大类和206个行业中类中,吴忠市覆盖了32个行业大类、77个行业中类,覆盖率达到78%和37.4%。
9月23日,身着深灰色工装、脚穿沾土皮鞋的马玉山,聚精会神地看着制造出来的阀门设备。“在控制阀领域,国外企业现在不敢卡我们的脖子,他们如果一卡,我们中国企业将迅速取得技术突破,抢占市场。”马玉山指着眼前的阀门自豪地说。
从2012到2022年,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产值从2亿元增长至22亿元,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我国控制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进步了约20年,被工信部认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吴忠市坚持走开放创新、特色创新之路。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13年的0.78%增长到1.27%,金积工业园区、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青铜峡工业园区先后获批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盐池县获批全区唯一的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3年的1家增长到55家,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40家和13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无到有达到298家,涌现了一批创新大户。
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科技需求开展研发攻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套大口径高压调压阀,成功应用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填补了我国长输管线高压分输站没有国产调压装置关键用阀的空白。天利丰公司的膜分离+PSA吸附BOG制取液氦工艺在国内首次运行,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利于解决我国战略氦资源短缺问题。国电投宁夏能源铝业科技公司首创了绿色低能耗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及装备,建成了国内首条铝电解废阴极炭块清洁资源化利用工业线。
吴忠市还先后促成100多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转化了一批专利和成果。“公司与陈君石院士、江南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宁夏亚麻籽产品及蛋白研究院士工作站,攻克了亚麻籽脱皮、冷榨、热轧、脱苦等技术难题,成功转化了一批高端亚麻籽领域先进成果。企业产值从2016年的20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亿元。”宁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少斌说。
东吴农化公司与俄罗斯库奇院士、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伊琳娜博士建立合作关系,转化应用精细化微通道连续合成工艺,将国际微反应装置由“贵族”产品转化为“平民”新技术。天源牧业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成功转化了大理石(雪花)滩羊肉养殖技术成果,大理石花纹滩羊肉(胴体)市场价格平均达到每千克150元。
在太阳山开发区,正在打造的“中国氨氢谷”已成为吴忠市能源转型的新秀。这里聚集了国内光伏组件制造、电解槽设备制造、能源行业重点企业、氨氢领域科研院校及专家等行业优势资源。“致力于打通光伏制造、光伏电站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合成氨、绿氢、绿氨耦合传统煤化工、油化工企业氨氢需求的全产业链。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网等新型综合能源系统,助力吴忠市及宁夏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氨氢谷”项目负责人说。
大河气势宏阔,两岸沃野千里。仲秋日,记者站在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吴忠段梅家湾险工段远望,堤防上码放的应急用人字垛、砌护石如钢铁长城。大河湍急汹涌,冲击南岸,层层护坡如同坚强堡垒,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
“过去每年到七八月份黄河涨水,遇上发洪水,一夜之间庄稼就毁了。这几年,黄河堤防治理得很坚固,村民的日子也过得安心。”丁建昌从小在黄河边长大,64岁的他感慨地说。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从1998年起,吴忠市以黄河干流为主轴,实施河道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等重点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区段河道堤防薄弱的状况,初步归顺了河道流路,控制了河势摆动,减少了洪凌灾害和河道塌岸损失。
“过去黄河岸边乱石密布、杂草丛生,每遇洪水两岸坍塌,危及村庄农田。如今两岸水清、岸绿、景美,正变为生态景观线、文化展示线,是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的图景。”吴忠市水务局员工马学林自豪地说。
利通区古城镇新华桥陈奇一家五代人住在黄河畔,“黄河治理后,每年河水泛滥冲刷农田的历史结束了。在外从事种植的人也在本村承包温棚搞种植,每栋温棚每年净收入三四万元。”陈奇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吴忠市大力推进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低碳“四大行动”,全方位加强“散乱污”治理、节能降耗统筹协调等工作,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单位能耗有效降低,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节能降耗双赢。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点区控断面水质保持在IV类以上,黄河吴忠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8%、54.5%。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大美罗山,活化传承着418种高等植物、221种脊椎动物和1008种无脊椎动物的遗传基因。罗山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涵养水源1138.27万立方米,保持水土269.2万吨。
今年3月,吴忠市把罗山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全市生态建设的“头号”工程,启动环罗山区域8大项目17个工程,总投资10.7亿元,分东、西麓,分别由同心县、红寺堡区具体实施。
沿罗山西麓盘旋而上,随着海拔升高,洪积扇荒漠草原、灌丛草地、针阔混交、针叶纯林、高山草甸等丰茂的植物资源描绘出壮美的“罗山叠翠”景象。站在这里俯瞰红寺堡区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项目,只见林木无际、满目碧翠。
“目前已完成人工造林5000亩,建设防护林730亩,退化林抚育9.6万亩,原生草原保护修复4万亩。”红寺堡区主要负责人说。
“目前已完成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1.95万亩,退化草原草种撒播1.4万亩,防沙治沙1.3万亩。对甜水河流域旧庄和甘沟村进行沟道治理11.5公里,修复废弃矿坑289亩。对历史遗留的7处废弃矿山采取土地整理、绿化种植、修葺护坡等措施进行修复治理,修复治理面积1185亩,建设森林消防站1座。”同心县主要负责人现场介绍。
“实施生态修复提升、生态修复调蓄、生态修复示范、生态修复美化、生态修复涵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六大工程’,持续巩固退耕还林及国土绿化成果,基本建成层次多样、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森林草原生态体系,力争把区域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到60%以上。”吴忠市有关负责人说。
十年间,吴忠市从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到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再到国家园林城市,这都源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业上加速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四大改造”;农业上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涵水型生态林业、保水型生态牧业,单位GDP能耗下降21.3%。
宁夏最大集中连片高效节水灌溉区——青铜峡鸽子山灌区,因水权改革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种植酿酒葡萄3.7万亩,将灌区588万立方米水权按亩均280立方米确权到用水户,做到应确尽确。安装电磁流量计,计量到户、管理到户。实际平均用水量329万立方米,年均节水259万立方米;亩均用水量165立方米,亩均节水115立方米。
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村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由过去大水漫灌变成如今的精准滴灌,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现在我们村亩均用水量减少了60%,用肥量减少了36%,收成还比过去好。”当地群众说。目前,盐池县应用抗旱节水农作物新品种5000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32万亩、有机肥替代技术40万亩,并采用抗旱保水先进技术,实现了保产稳产。
利通区建成水利信息化调度中心,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8万亩,年均节水3170万立方米。
吴忠市以点带面推进“四权”改革。红寺堡区重点开展土地权改革试点,在荒地、闲地、废地整治和土地指标交易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青铜峡市扎实开展用水权改革试点,重点推进农业用水精细化确权、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用水权收储、交易及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等改革,积极探索取得无偿配置用水权的工业企业缴纳用水权有偿使用费。盐池县重点推进以灌木林为主的山林权改革,积极探索沙化地区“以地换林”新路径,共同推动“四权”改革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动真碰硬、坚决破除体制机制的藩篱,紧扣重点、努力解决反映突出的问题,一场涉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已在吴忠大地“开花结果”。
十年来,吴忠市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拓展改革广度、掘进改革深度、提升改革温度,全面深化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党政机构改革、国企国资改革、权责体系清单化改革、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市辖区综合执法改革、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化服务改革等231项重点改革成效显著。
财政票据电子化率先完成,切实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动“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多证合一”等改革走深走实。
建立市、县、乡三级产权交易平台,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等11项业务,累计完成交易2244宗,交易金额12.63亿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49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吴忠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代表自治区接受国家评估验收。
大力实施“挺进大中城市”战略,先后在北京、广州、南京、杭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布局建设集产品销售、文化交流、旅游推广、品牌推介、城市宣传为一体的优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中心50家,扩大滩羊肉、葡萄酒、枸杞、优质粮油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2020年,吴忠市被中国粮油学会命名为“亚麻籽油之乡”;2021年,展示展销中心实现销售收入5.31亿元。
十年间,吴忠市产业发展历经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向结构要质量、向转型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易办·吴优”上线运行,打造“综合受理、一窗通办”登记模式,公共服务质量位居西北地区前列。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吴忠市也成为投资创业热土。浙江正泰集团公司6GW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及配套项目、宁夏农垦集团5万头奶牛养殖园区项目、宁夏新冶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超细玻璃棉芯材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2021年,吴忠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590元,比2012年增加16916元,年均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139元,比2012年增加9769元,年均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8,差距比2012年缩小0.53,居民收入结构优化,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党和国家的政策太好了,盖新房还给我们3万元补贴,我家盖了大房子,既美观又抗震,父母住上新房非常高兴。”利通区东塔寺乡白寺滩村村民韩学山在全市农房抗震改造项目的帮助下,拆掉了不安全的旧房子,建了新房,装修收拾后,水、电、太阳能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如今全市7049户农户改造后的新房实现了“美丽蜕变”。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消除“大班额”,职业教育特色鲜明,“数字学校”“在线课堂”实现全覆盖;组建医联体、医共体13个,建成国家、自治区、市、县、乡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创建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微电影报送数量和获奖数量均居五市第一,话剧《高沙窝脱贫记》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兰花芬芳》完成创拍并进行巡演,本土作家马占祥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马慧娟获“骏马奖”提名奖,引黄古灌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实现宁夏世界遗产“零”突破。
“今年,我们筹划实施市政道路点亮修复工程,建成市区路灯地理信息系统,并积极为盐池县惠安堡镇、太阳山新民村等脱贫村安装路灯226套,照亮群众‘回家路’。”吴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十年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10项民生支出年均保持在财政支出的80%以上。2022年上半年,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1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8.5%。
历史的时间轴上,留下了十年光辉的印记。光阴荏苒,春华秋实,这是逐梦未来的重要里程碑。
吴忠,正锚定现代化美丽新吴忠目标,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记者 张国长)
人民网银川10月19日电 (刘峰、阎梦婕)10月18日0—24时,宁夏新增无症状感染者7例,银川市7例(金凤区3例、兴庆区2例、永宁县1例、贺兰县1例)。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人民网银川10月18日电 (刘峰、阎梦婕)10月17日0—24时,宁夏新增确诊病例3例(兴庆区2例、贺兰县1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银川市3例(兴庆区1例、西夏区1例、永宁县1例),石嘴山市1例(平罗县1例为自治区外输入),中卫市1例(海原县1例为自治区外输入)。无新增疑似病例。…